泉州产业基金十周年:从“零”开始,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泉州路径|观澜财经

刘易斯 2025-08-13 12:22 分类: 观澜财经 收藏

图片


2015年9月,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泉州产业基金)成立,这是泉州市级唯一的政策性引导基金。成立之初,除了肩负产业引导的职责之外,他们还具有先行先试的使命,要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为国资探索一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路径。


如今,泉州产业基金以出色的投资业绩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获得了市场与行业的认可,成为当地的行业排头兵。在泉州产业基金将满十周年之际,【观澜财经】走进公司与团队进行了一次对话。


泉州产业基金团队 (摄于2024年)


01.

从“零”开始 做市场化的政府投资基金


时间回到2015年。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席卷全国的年代,创业与投资的生态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国家层面鼓励地方设立和完善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平台,以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一年之内,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引来一轮设立高峰,设立主体也逐步从省一级向市及区一级延伸。


泉州迅速响应,在2015年9月初成立了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泉州产业基金的投资决策等相关事宜。协调小组办公室挂在金融局,负责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9月17日,泉州产业基金正式设立,注册资本50亿。


泉州产业基金发展历程


这一年泉州GDP突破6149亿,在福建省内继续领跑,并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3位。这座城市既有产业、也懂资本。一批民营企业崛起成为产业龙头,纷纷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登陆。他们自己也因为手握现金而成为产业资本,或以CVC的身份直接做投资,或者摸索着设立私募基金。


然而,对于国有企业如何用私募基金的方式做投资、做产业引导,这在泉州没有先例。即便想要找人取经,也不知道谁有这方面的经验。不仅周边的城市如此,全国大部分城市在此时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探索在泉州也具有示范的效应,蹚出的路径将被其他的国资机构借鉴。


泉州产业基金拿到的开局剧本是:50亿的注册资本,以及2个员工,既没有现成的业务也没有做私募基金的经验,他们要学习从“零”到“一”。


“从零开始”的具象化体验,深刻地体现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泉州产业基金总经理汤震宇回忆,当时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基金”公司这个新物种还很陌生,50亿的注册资本也令对方十分好奇,叮嘱他仔细数数到底有几个“0”。


对泉州产业基金而言,这9个“0”不仅是工商系统里的数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作为一家市场化运作的政府投资基金,他们一方面肩负产业引导的政策性使命与责任,做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在风险巨大的投资行业中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尽可能产生投资效益。


成立之初,泉州产业基金优先选择了“FOF”运作模式(即“母基金+子基金”),与聚焦头部投资机构、产业龙头CVC合作设立各类产业子基金。采取“FOF”模式,一方面可以在与优秀同行合作的过程中快速学习基金的募投管退全流程,另一方面则能借助他们的触角间接捕获优质项目,从而尽快地实现业务的“冷启动”。


在具体的投资领域上,产业子基金则围绕泉州市“六三五”及各县市区的产业展开,包括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大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消费、低空经济等。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占比超40%,与泉州打造半导体产业新高地的产业导向相契合。


泉州产业基金子基金投资领域


在经历了“万事开头难”之后,到了2016年4月,首支参股子基金——泉州市国君创投基金——终于注册设立。跑通了流程之后,设立子基金的速度就快了起来,同年6月、7月,福建省安芯基金、福建省技改基金相继成立。

2016年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是,泉州产业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泉州市金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同资本)——在这年10月注册设立。金同资本是泉州首家国有独资基金管理机构,在2017年3月拿到私募基金牌照。

2017年,泉州产业基金并入泉州发展集团(泉州五大国企之一,曾用名“泉州金控集团”)。至此,泉州发展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泉州市金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的架构搭建完毕。

同时,泉州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管控风险”的四大方针也基本奠定。到2020年12月底,第一轮的7只子基金设立完成。泉州产业基金也完成了一次从“不懂”到“专业”的跨越。 


令泉州产业基金颇为自豪的是,他们第一轮投资初步形成了“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整体DPI达到0.8。而根据母基金研究中心(权威第三方研究平台)对97家具有代表性的母基金调研,政府引导基金的平均DPI为0.7。


这意味着,“从零开始”的泉州产业基金投资成绩已经超越行业均值,退出效率和回收能力已优于全国半数引导基金。


02.

乙方思维丙方服务 探索国资创投的泉州路径


在投资的具体实践中,泉州产业基金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与禀赋的路径。


比如,刚一起步,泉州产业基金就非常注重选对投资的伙伴,从一开始就做好风险把控。


这与他们起步时采取的是FOF模式有关。他们通过母基金把钱投资到合作设立的各类产业子基金中,投资之后主要通过观察员机制进行监督,对子基金的运作给予充分的信任。为此,能够在一开始就选出合适的基金管理人尤为关键。


泉州产业基金与合作伙伴研讨交流


他们会全方位地考察合作方的实力。比如,他们把子基金的出资比例一般控制在30%,剩余的部分要求基金管理人自己去募集。一方面,他们希望借此验证对方的出资承诺与实际募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借此构建更稳健的风险缓冲机制。他们深知泉州在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客观局限,避免简单复制热点城市70%甚至更高出资比例的做法,以更契合本地实际的方式管理风险。


在泉州产业基金的朋友圈中,不乏中金资本、峰瑞资本、七晟资本、安芯投资、厚新健投、冯源资本等一批有实力管理人,以及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福建三安、连捷投资、恒安集团、连捷资本、七匹狼集团等优质社会资本。


泉州产业基金部分合作机构


另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敢于“说不”。他们每年要接洽上百家投资机构,接触几百个项目,要懂得取舍与拒绝。在国资序列中这不仅需要智慧、勇气,更需要专业。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子基金的合作方一起做汇报。当那些起初“说不”的项目被证明有问题之后,他们的专业判断越来越被认可,“说不”就越来越成为一种日常化的沟通。


风险投资天然具有高风险、长周期、高失败率的特性。对于程序合规的的投资项目,即使最终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也应予以接纳并及时复盘。“建立清晰的容错边界,既是对行业规律的尊重,也能保护机构的创新积极性,也为长期产业培育积累科学研判的经验。” 


汤震宇也呼吁,并不是每个项目投资都能成功希望能够在更高层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耐心资本相应的容错机制,进一步释放国有投资机构的活力。


最初,泉州产业基金是支持创新创业,助力产业升级发展的角色,慢慢地也被赋予了为地方招商引资的职能,既引导优质机构和优质资本,也引导创业人才和产业资源。


而当合作方要在泉州看项目、落地项目的时候,泉州产业基金则会竭尽所能提供服务。除了接待与引荐,他们还有一个当仁不让的任务——找地方政府要项目的配套资源,进一步促成项目的落地与发展。


甲方的身份,乙方的思维,丙方的服务。”在泉州产业基金,团队既要理解政府政策性的诉求,又要具备机构市场化运作的思维,而在各地争取优质GP还要有丙方的服务。千方百计地引导投资泉州,又要让合作方赚到钱,愿意再来投资泉州。


03.

趁势开启第二轮投资 加速赋能泉州新质生产力


进入2023年,泉州在基金业的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



这一年6月,协调小组更名为泉州市政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财政局。此举进一步优化了政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决策管理机制。


随后在8月,《泉州市促进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9月,《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定》正式发布。由此,泉州产业基金的发展迈入第二阶段。


泉州产业基金趁势启动了第二轮子基金的设立。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他们的业务也向前再迈一步,在母基金之外开始尝试做市场化的跟进投资,以提升团队市场化投研能力,培养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规模2个亿的创业天使直投基金设立,注重“引进来”,聚焦投资来泉展业的早中期创业企业。2024年,金同优选跟投基金设立,规模同样为2亿。这只基金注重“走出去”,聚焦投资头部机构设立的基金及优质企业投资机会。


到2024年,泉州产业基金在1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一共设立了7只子基金,赶上了之前5年的总量。进入2025年,他们还有4只子基金等待设立。至此,泉州产业基金“1+N+2”的基金投资体系正式形成。


显然,来自顶层的重视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与资源,显著地推动了他们的发展。而这成为泉州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私募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及管理人达530家、资金规模1497.9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87.94%、199.35%。此外,设立15只政府引导型母基金,资金规模由211亿元跃增至480亿元;在泉设立国资基金44只、总规模273.58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41.38%、32.73%。




以2023年为观察时点,泉州的五大国企都已成立基金公司,并设立了母基金。于是,在泉州的国资体系中,泉州产业基金多了不少同路人,他们得以并肩携手前行。经历了多年的坚守,泉州产业基金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更令团队兴奋的是,泉州基金业的这一波热潮又叠加了泉州文旅的热度。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投资人纷纷到泉州打卡,其中不乏全国甚至全球的头部基金。


媒体关注投资人打卡泉州


今年3月蚂蚁集团峰瑞资本及20余家国内知名基金机构组成的代表团来到泉州,不仅走进九牧、安踏、三安半导体等产业龙头,也与翼菲科技、益鸟科技、特看科技、光本位科技这样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举行对话沙龙。而在以往,这样的机会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达成,这是基金朋友圈价值的生动呈现。


每当有投资机构来泉州挖掘初创企业、与产业龙头寻求合作时,泉州产业基金总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欢喜,在他们看来“投资不需要一家独秀,天下投资一家亲”。


2023年,泉州文旅和投资泉州一起出圈


如今十年时间过去,泉州产业基金从最初的2个人,发展到如今16个人的团队,组织完善体系完备,专业度不断提升。他们旗下已有几只基金完成了退出,经历了基金“募投管退”的完整周期。


截至目前,泉州产业基金参股子基金总规模超3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200余个,投资金额超200亿元,形成百亿规模基金群投向实体经济。参股子基金被投企业已有9家企业上市。


同时,他们还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精准对接,在实施赋能式投资、发挥招商引资载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联动子基金管理机构成功引入特看科技、三伍微电子等十余个优质项目落地泉州。


凭借出色的投资业绩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泉州产业基金和团队荣获母基金周刊“2023年投资机构软实力LP活跃TOP100”奖项、LP CLUB “2024年度受市场关注有限合伙人TOP20”、母基金研究中心“2024年度最佳风控TOP50”、投资家网“2024年度最佳政府引导基金 TOP50”、融中“2025最佳青年投资人物”、清科“2025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等近20个荣誉及奖项。


泉州产业基金的部分荣誉及奖项


泉州产业基金的成绩背后,还有一群社会专家的默默支持——来自泉州产业基金专家库里的专家们。2015年,他们只有7位专家,如今扩充到63位。


专家们来自法律、财务、投资、行业、投行等领域,也覆盖了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化与新消费等行业,在选择合作机构、投资项目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每当专家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甚至贴钱自掏腰包来开会,泉州产业基金的团队总是感到无比暖心。


泉州产业基金聘任专家


所有人的努力有一个共同的期盼:

撬动社会资本

汇聚产业资源

激活创新基因

加速赋能泉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望未来,泉州产业基金要:

做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践行者

成为企业的“长跑搭档”



观 澜 财 经

GRAND  FINANCE

资本市场观察家
价值投资推动者
图片








● 推 荐 阅 读 ●






最高12倍净利润增幅,率先“透底”福建A股企业半年报

洞察2025厦门投融半年报:投资缩量聚焦,政府资金引导

“追光泉州 向新求质” 聚合产业与基金之力 泉州经济不断“上新”

“速冻一哥”安井食品今日港股上市,破冰A+H扬帆出海

云知声今日港股上市:在厦门设东南总部,多家厦门机构参投







● 同步入驻各大媒体内容号 ●





---内容覆盖百余万读者---

图片

求点赞


图片

求分享


图片

求喜欢


图片

文章评论(0)

请先登录后再参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