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大咖亲授创业锦囊,厦大“生物医药+”创业大赛报名冲刺!丨观澜财经

2025-09-08 16:20 分类: 观澜财经 收藏

图片


“翔炬启航·创赢未来”厦门大学“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正处于最后报名冲刺阶段,目前大赛已收到诸多厦门大学校友创业企业、在校师生创业团队的踊跃报名。


在此背景下,作为本次大赛的跟踪报道媒体,【观澜财经】特别策划本次组委会嘉宾、校友企业家访谈,希望通过与产业领袖的对话,为参赛者提供宝贵的指导,也为公众打开一扇了解生物医药魅力与价值的窗口。


接受访谈的组委会嘉宾来自:



主办单位之一厦门翔炬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之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之一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以及5位校友企业家:



太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联席总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校友会会长 黄国荣

鑫图光电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校友会会长 陈兵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京津冀校友会会长 林长青

阿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三角校友会会长 路杨

阿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全球药物发现负责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美校友会会长 何南海


01.

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天时地利齐备,就差你了

 

主办单位代表

吴超群

厦门翔炬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是厦门市重点发展的新兴区域,翔炬投作为厦门临空经济片区开发与运营主体之一,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产业链的多元合作。在厦门临空经济片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布局,翔炬投以专业化园区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链条产业服务为核心,形成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生态体系。


吴超群介绍,这个生态体系涵盖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能够提供全链条赋能,贯穿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支持;二是全要素保障,以资源整合破解生物医药行业核心痛点;三是发挥片区区位优势,利用翔安国际机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助力企业产品快速进出口,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研发。


吴超群也诚意邀请生物医药赛道的创业者在临空经济片区扎根,临空经济片区已经做好了多重准备。比如,一是片区为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企业提供全周期空间适配方案: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 GMP 厂房、甲类危险品库和动力中心,企业无需自建即可开展从早期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全流程操作。


此外,临空经济片区还有暖心的政策与配套,既有骨干人才最高30万元支持、研发费用最高500万元补助等政策,又有人才公寓、厦大附属15年制学校、厦大翔安医院等生活配套,这种“职住平衡”的空间规划,全方位解决企业发展与人才安居顾虑。

大赛寄语

期待各位参赛者带着前沿的技术、敢闯的锐气,在大赛中碰撞思想、展现实力。翔炬投将以专业的产研空间、全链条的产业服务,为优秀项目铺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初创到壮大,我们愿做你们的“同行者”。


邓贤明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作为本次主办单位中学界的代表,邓贤明希望本次大赛及相关的产研融合研讨会,能够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在校学生、科研人员和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验证想法、对接资源的平台,激励他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以赛促融、以赛促创、以赛促产,进一步推动厦大优秀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加速校友优秀高科技初创项目的成长,吸引优秀校友成功企业和优秀校友投资机构回厦发展,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实际上,在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方面,厦大生科近年来做出了诸多探索:


厦大生科开设生物医药前沿课程,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亲自授课,培养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赴国内多地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深度对接生物医药领域头部企业,探索校企“人才共育”合作模式。此外,厦大生科还积极搭建交流合作渠道,以厦门大学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为平台与厦门市、福建省以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一系列新型研发平台……


邓贤明表示,作为大赛主办方之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将秉持“传承创新,求实至善”的优良传统,承担起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与支持大赛举办的其他单位携手,共同将大赛成功打造成为一个集项目发现、人才聚集、资源对接、产业孵化、生态建设于一体的高端平台。

大赛寄语

衷心希望本次大赛能成为一颗创新的火种,点燃各位的激情与智慧,为厦门乃至中国的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链注入澎湃动力,为中国的生命健康事业贡献“厦大力量”和“厦门方案”。


协办单位代表

唐东华

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在市科技局的指导、支持下,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产、学、研等各类创新要素,不断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助力。唐东华介绍,目前联盟的成员单位已达93家,包括特宝生物、艾德生物、大博医疗和金达威等多家上市公司,涵盖了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资源互补的产业链群体。


近年来,创新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资源及专业性,联合或组织省内、市内各行业协会策划、开展相关行业交流活动,陆续组织策划了多场系列活动,推动校友企业与高校、医疗机构的沟通互动,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医合作。


唐东华表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形成以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研发,和以体外诊断、骨科植入材料等为代表的特色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部分企业在技术或行业地位已处于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领先地位,在一些细分领域已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链群,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发展,成为厦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引擎。


他表示,当前厦门的产业政策正鼓励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未来产业领域,加快构建全生态产业链群,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是生物医药赛道的创业沃土。

大赛寄语

本次大赛搭建一个开放、协作、共赢的平台,助力优秀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创意转化为价值。希望参赛者们以赛为媒,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在合作中凝聚力量,在此次大赛中收获成长、链接机遇,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02.

厦大生科学长来打call 还亲授创业锦囊

 

校友企业家代表

黄国荣

太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联席总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校友会会长

太龙股份创立于2002年,以定制化开发与设计、标准化制造与服务,为多种行业品牌客户提供商业照明整体解决方案,为国内商业照明应用探索出创新的商业模式。2017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300650.SZ)。目前公司以半导体分销业务为主,以商业照明业务为辅,致力于新一代IC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向创新科技企业转型。


黄国荣是厦大生科86级校友,虽然他从事的不是生物医药领域,但他在创业路上的丰富经历依然可为参赛选手做“加”法。他建议,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要特别关注“临床需求”、“差异化创新”和“敏捷专注”。


这是因为,只有真正的高需求赛道,能吸引顶尖人才、资本青睐,并在遭遇科学挫折时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和坚持的理由。而差异化意味着不在巨头的阴影下血拼,这不仅关乎专利保护,更决定了产品的长期生命力和定价能力。敏捷专注则帮助创业者要快速根据早期临床数据做出果断决策,及时止损或调整方向,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最可能成功的路径,集中力量攻克最关键的目标。


他特别提醒,从学术到经营是一个从“自由探索”到“商业纪律”转变的过程。学术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允许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追逐好奇。但创业是在与时间和资金赛跑。必须引入极强的战略聚焦和财务纪律。这意味着要将有限资源集中到最核心的管线里程碑上,并严格控制成本。

大赛寄语

“生物医药+”的“+”代表着融合,其中不仅有基础科研与临床需求的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智慧的融合还有学者严谨与企业家魄力的融合。希望参赛者们能勇敢地“+”上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思维,打破传统的边界,去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人类健康难题。


陈兵

鑫图光电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校友会会长

鑫图光电(Tucsen)专注于光子探测科学相机的研发与制造,持续突破成像极限,将高性能科学相机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物理光谱分析、大面阵天文成像、半导体材料检测等前沿领域。鑫图光电在国内还率先完成了科学相机“研发-制造-测试”的标准化产业体系建设


陈兵是厦大生科1993级生物化学专业校友,是科学成像领域的开拓者,他通过首创背照式科学CMOS成像技术、自主研发一系列光、机、电、算等底层技术创新,突破国内设备“卡脖子”技术等案例,生动诠释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精神。


陈兵给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准备了三个“锦囊妙计”:目标细分、热爱事业、现金为王。他建议,要把目标市场定位细分再细分,对创业的掌控力就会提升。先能站稳脚跟,再用时间积累换空间,才能走得长远。其次,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真诚,才能突破创业路上的各种苦难。最后,他建议创业者要关注现金流,把手上的现金用到最大效益,同时始终留好够用的钱,才能撑到柳暗花明。

大赛寄语

期待学弟学妹们通过大赛平台,将创新想法转化为落地项目。科学相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眼睛”,鑫图光电也愿为优质课题提供科学成像方面的免费技术支持,与厦大人共同推进生命科学领域突破!


林长青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京津冀校友会会长

热景生物成立于2005年,早期聚焦体外诊断技术,经历不断探索自主创新,建立了包括蛋白标志物糖链外泌体、DNA甲基化等多组学诊断技术平台。旗下创新技术孵育平台——未来技术研究院,现已布局核酸药物、抗体药物及生物技术消费品等前沿领域,全球首款心梗抗体药物已进入中美临床研究。2019年9月,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林长青199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应用生物化学专业,后又在清华攻读工商管理,拥有20年体外诊断行业经验,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20余项科技奖项 ,2020年因抗疫贡献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


结合自己20年的创业经历,林长青把穿越生物医药研发“九死一生”的经验凝练为三个关键词:技术深耕、生态协同、长期主义。


首先是“技术深耕”。生物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永远在技术壁垒。创业企业若想抗风险,必须在细分领域做 “深潜者”,而非 “跟风者”。


其次是“生态协同”。生物医药从研发到产业化,单靠企业难成气候。创业企业要主动链接科研端、资本端、产业端资源,像厦大这场大赛搭建的平台,正是 “以赛聚产” 的协同缩影,善用生态力量才能降低试错成本。


最后是“长期主义”。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不能因短期盈利压力放弃核心研发,要以 “造福人类健康” 的长期使命锚定方向。


林长青还有一个身份是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饱历商场的风云变幻。他认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要想走得长远,需要经历“三次认知跃迁”:


一要经历从 “技术导向” 到 “市场需求价值导向” 的思维转变。科学家常沉迷于 “技术是否先进”,但经营企业更要思考 “技术能解决什么临床痛点、创造什么社会价值”。


二是从 “单点突破” 到 “系统搭建” 的能力升级。科学家擅长聚焦科研细节,但企业家需搭建 “研发—生产—营销—管理” 的完整体系。一个公司的成功靠的不是某一项技术,而是全链条的系统能力。


最后是从 “个人攻坚” 到 “使命凝聚” 的格局升维。学术研究多是个人或小团队的探索,但经营企业需要用使命凝聚集体共识。

大赛寄语

生物医药是 “守护生命” 的事业,也是 “需要耐心” 的赛道。希望你们能传承厦大 “自强不息” 的精神,以大赛为起点,既扎根技术创新的 “深水区”,像攻克难题时那样敢啃硬骨头;也善用 “以赛聚产” 的机遇,链接校友企业、投资机构的资源,让实验室里的 “金点子” 变成惠及患者的 “好产品”。


路杨

阿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三角校友会会长

阿诺医药(ANL.US)致力于成为打造“全球新”肿瘤药物的创新型研发企业,以更优良的治疗方式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公司在中美两地均设有研发及临床运营中心,集结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建立了差异化的肿瘤产品管线,并与多家顶级制药公司合作,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2023年阿诺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路杨生于医药世家,2002年获得厦门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学位,后来攻读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阿诺医药之前,他已经创立过两家公司。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路杨给参赛选手们分享了3个关键词:聚焦、耐力和协同。


首先是“聚焦”。生物医药研发资源有限,尤其对于创业企业,必须聚焦在最具差异化和临床价值的方向上,避免“撒网式”研发。其次是“耐力”。研发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团队必须具备长线思维和承压能力,坚持科学逻辑和临床需求,不被短期波动轻易动摇。最后是“协同”。单靠一家初创企业很难独自完成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市场的全链条,必须学会与产业链上的CRO、CDMO、投资方、监管专家以及临床医生形成合力。


路杨勉励生物医药赛道的创业者们:唯有聚焦目标、保持耐力,并在协同中形成互补优势,创业企业才能更有可能穿越高风险,迎来真正的突破。


他也特别提醒,从“科学家”到“创业者”,要特别注意身份转变带来的挑战。“在学术研究中,评价标准往往是论文、发现与学术影响力,而在企业经营中,目标则是成果转化、市场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他也给出了三个建议。第一,思维方式需要调整——从“探索未知”到“解决市场痛点”,把科学问题转化为临床价值和商业逻辑。第二,资源配置需要转变——企业运营不仅仅是科研投入,还涉及团队建设、资金使用、合规运营等,要学会科学管理。第三,沟通方式需要升级——创业者要能与投资人、合作伙伴、医生、监管机构等多元群体对话,而不仅是学术圈。科学家的严谨是宝贵的优势,但若能兼具战略眼光与经营思维,就能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大赛寄语

生物医药是最具挑战、也最具价值的事业。它不仅关乎科学发现,更关乎患者福祉与社会健康。希望参赛的团队能够把科研中的创新精神延伸到创业实践中,把理想和责任结合起来,把挑战和机遇融汇在一起,走出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何南海

阿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全球药物发现负责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美校友会会长

阿诺医药(ANL.US)致力于成为打造“全球新”肿瘤药物的创新型研发企业,以更优良的治疗方式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公司在中美两地均设有研发及临床运营中心,集结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建立了差异化的肿瘤产品管线,并与多家顶级制药公司合作,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2023年阿诺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何南海在厦门大学生科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阿诺医药。何南海拥有逾20年研发经验,在肿瘤免疫、代谢、生化及细胞生物和抗体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多年的深耕,他向参赛选手分享了3个关键词助力项目成长:差异化、可开发性以及效率。


首先是差异化:在高度竞争的生物医药领域,同质化研发极易陷入资源消耗战。企业需聚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独特靶点、技术平台或适应症选择建立壁垒,避免盲目跟风。


其次是可开发性:早期研究需兼顾科学价值与产业化可行性。包括分子稳定性、工艺放大潜力、剂型设计等,需在临床前阶段提前规划。若缺乏对生产转化、成本控制的考量,即便候选药物有效,也可能因开发难度过高而夭折。


最后是效率:时间与资金是生物医药创业的核心资源。动态调整管线优先级,避免在无效项目上过度投入,确保有限资源用于最可能创造价值的环节。


而对于从学术到商业的转型与转化,何海南也给出了3个建议:


1、培养商业思维:从“最好”到“最需要”。决策标准需从“这是否是科学上最优解?”转变为“这是否是满足未竞医疗需求、且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回报的最优路径?”。


2、洞悉临床需求与临床进展。从“实验室”到“病床边”,必须深度沉浸到临床场景中,与医生、患者深入交流,真正理解未被满足需求的细节和痛点。


3、构建互补团队:从“个人英雄”到“军团作战”。企业成功必须依靠一个功能互补的团队。科学家创始人需克服“技术万能”的心态,学会吸引、信任并赋能商业合伙人与管理人才。

大赛寄语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物医药创新之路虽道阻且长,却意义非凡,闪耀着照亮未来的光芒。愿本次大赛成为你们卓越思想的“放大器”和梦想起航的“催化剂”。祝愿各位参赛者不仅能展现技术的锋芒,更能找到同行并肩的伙伴,汇聚穿越周期的力量,共同将论文里的突破,转化为护佑生命的良药。


03.

除了奖金,参赛还将获得这些资源!

 

本次大赛由由厦门翔炬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大学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主办。


大赛分为创业企业组创新团队组两个类别,征集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创业创新项目,历时2个月的大赛(2025年9月-10月),分为初赛训练营复赛决赛4个阶段,优胜项目将一起“瓜分”总额27万(暂定,视后续情况增加)的奖金。


1、创业企业组:成立10年以内的企业,从事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企业经营规范,无不良记录。


2、创新团队组:3人(含)以上团队,参赛项目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且具备创新性。


除了奖金,大赛还为参赛项目提供以下配套支持:


瞄准“专家”资源:专家、上市公司创始人、顶级投资人直接辅导,破解创业难题!


校友“朋友圈”赋能:直通厦大全球校友网络,链接产业、资本与技术,打造创业最强后盾,人才、技术、资本融入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资本关注:30+投资机构全程参与,优秀项目有机会获得创投机构直接投资!


园区扶持: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园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租金优惠、投融资对接、银行授信、产业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相关政策支持。


 

04.

全球范围内招募,速速报名!


厦门大学“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即将截止,手握优秀创业项目的厦门大学校友、在校师生们,抓住橄榄枝,你就是未来的独角兽!如果你希望参赛,以下内容请仔细阅读!



报名时间:

即日起即可报名!报名截止:9月14日

报名方式:

扫码填写报名表→邮件发送《商业计划书》


1、请报名企业或团队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提交报名表。

2、将《商业计划书》作为邮件附件发送至邮箱skcxcy@xmu.edu.cn,邮件标题为“参赛报名—公司/项目名称”;邮件内容为“联系人或团队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

3、赛事咨询:0592-2880324/153-5935-5888


图片



当鹭岛之畔遇见科研前沿

当校友星火点亮产业未来

一场让创新破茧、梦想着陆的旅程

正在这块创业热土全速启航!


观 澜 财 经

GRAND  FINANCE

资本市场观察家
价值投资推动者
图片








● 推 荐 阅 读 ●






泉州交发基金:成立刚满4年,国有产业资本快速斩获2个IPO

173家A股闽企半年报盘点:60家市值超百亿,宁德时代跃居营收第三

海棠鹭鸣,潮创未来!第七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决赛圆满收官

弘信电子扣非净利增长超700%!AI独角兽开启业绩狂飙之路

项目招募丨“翔炬启航·创赢未来”厦门大学“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 同步入驻各大媒体内容号 ●





---内容覆盖百余万读者---

图片

求点赞


图片

求分享


图片

求喜欢


图片


文章评论(0)

请先登录后再参与评论

评论